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動態:中美貿易摩擦升級;汽車零部件納入征稅名單
大部分汽車零部件被納入2000 億名單,貿易戰再升級。2017 年中國對美國出口汽車及零部件金額達146 億美金(僅統計了稅號以87 開頭的類別,不包含汽車玻璃等),其中,車輪、制動類、車身零部件以及減震類零部件出口金額靠前。此次2000 億清單將大部分汽車相關零部件納入,涉及金額達116 億美金,較此前500億清單(汽車僅涉及21.6 億美金)規模顯著提升。目前,國內的零部件出口企業主要包含三類:1)上市零部件企業;2)跨國企業在華子公司(分公司);3)小型零部件出口企業。若美國正式對汽車零部件加征關稅,我們認為出口驅動型小零部件企業將首當其沖;跨國企業則將被迫轉移產能;上市零部件企業多為國內甚至全球細分行業龍頭,具備較強的議價能力,因此受到的影響有限。
比較優勢突出的零部件龍頭企業受到的影響有限。在現有汽車行業國際貿易分工格局下,中國的比較優勢依然在勞動密集型產品,而美國的比較優勢則在總成件、汽車電子等技術及資本密集型產品,短時間這一現象難以改變。關稅的分配取決于產品的需求彈性,對于產能富余且格局分散的行業,供給者議價能力弱,需負擔更多的關稅,而在汽車玻璃、發動機缸套、內外飾等領域,中國的零部件龍頭企業已占據全球主要產能,具備較強的議價能力,有望轉嫁全部或大部分關稅。
部分跨國公司將被迫調整產能布局。過去的10-20 年間,大部分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在華建廠,以分享中國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。
而這些跨國企業國內子(分)公司通常也是出口的重要參與者,一旦關稅加征,出口模式或將失去經濟性,跨國企業或被迫將產能向其他國家轉移。
估值與建議
關稅加征或將對部分出口占比高、市占率較低的中小零部件企業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影響,但對于福耀、敏實、中原內配等全球龍頭影響有限。
風險
貿易戰進一步升級。